《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稳定股市。以证券法为依据,2024年10月实施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对程序化交易作了总体、框架性制度安排,并授权交易所研究细化相关规则。细化完善程序化交易制度,对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人工下单相比,程序化交易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型交易方式,其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交易速度以微秒或纳秒计算,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强了市场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程序化交易涉及高频交易、量化交易等形态,交易策略因趋同或共振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其速度优势常引发普通交易者对交易公平性的质疑,防范其滥用或者操纵市场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成为监管难点。
从国内外实践案例来看,不同资本市场对程序化交易监管存在许多共性。在整体方面,多秉持趋利避害、注重规范、促进发展等理念;在具体措施方面,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主要包括交易前报备和信息披露、交易订单审核与过程监测、差异化收费和应急处理取消交易等;普遍重视对交易速度快、频率高的高频交易强化监管,更加注重防范市场“闪崩”风险,严厉打击“幌骗”等市场操纵行为,稳定市场交易秩序。
在当前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程序化交易制度。首先,可以从防风险强监管出发,细化异常交易的监控标准。同时,为避免重蹈“乌龙指”事件的覆辙,强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看门人”的职能;当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交易系统订单处理接近最大阈值时,可以采取订单流量限制措施,或自动禁止订单进入交易所系统;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加强技术系统改造,依托技术提高订单审核能力等。
其次,从优化营商环境角度,细化对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的制度设计。差异化收费是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的重要体现。视情况对高于基准以上的交易征收交易附加费;对热门品种的换手率建立动态管控机制,并视情况对做市商是否豁免缴费作出安排。
再次,针对滥用程序化交易操纵市场行为,明确相关行政案件查处标准。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虚假申报的撤单量与总申报量、虚假申报量与前五档市场总申报量的关系等;虚假申报行为对市场交易价格或交易量的影响程度等;虚假申报行为的发生频率;虚假申报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情况,特别是其对报大单成交小单的态度等。此外,还应加强对分层铺单、塞单、试单、冒充普通投资者、动量发动等操纵行为的研究和规制。
展望未来,程序化交易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监管模式和投资方式,促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更加重视交易技术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变革。程序化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为防范资本市场交易风险和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进而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激发市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何兆飞)融资炒股利息怎么算